什么是“高反”?
急性高原病(Acute high Mtitude disease,AHAD),或称AMS(acute mountain sickness)。
是人们自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(≥3 000m)或由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,由于机体急性缺氧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。常见的症状有:头痛,失眠,食欲减退,疲倦,呼吸困难等。
当然,有急性就有慢性,慢性高原病则是以上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,比较少见,这里就不再多解释。
如何判断是不是“AMS”
一般都是按照症状表现进行判断。医学里面有两种量化判断标准,一种叫做LLSS,还有一种是军标标准,这两种标准在具体评分细则上侧重不同(比如对于头痛的评分占比不同),诊断结果有一定差异(军标在轻度AMS时准确率较高,在中度和重度上诊断无太大差异),但基本上对于户外活动来说都是足够了。
这里找到一张图,列举出来主要评分项目及占比,供大家参考评估已经足够。
当然,具体各项程度就需要个人自行判断,如果是中度以上需及时安排下撤。
高原反应 分为三类
1995年为了进一步规范高原病的命名,提高急、慢性高原病的研究和治疗水平,中华医学会在青海西宁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,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将急性高原病分为三类:
急性轻型高原病(Acute mild altitude disease,AMAD)、高原肺水肿(High mtitude pulmonary ede—ma,HAPE)、高原脑水肿(High altitude cerebrM ede—ma,HACE)。
三者中急性轻型高原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,在海拔3658m高度发病率约60%。后两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病,并可以加重或掩盖前者的病情;后两者亦可单独发病,在同一患者中三者甚至可以同时发病。
高原肺水肿可能由于进一步加重缺氧诱发或加重高原脑水肿,但高原脑水肿不一定导致高原肺水肿。在同一患者,高原脑水肿与高原肺水肿可以同时存在,两者未必存在有因果关系。高原脑水肿可以在急性轻型高原病基础上发病,也可以单独发病。
急性高原病各型均为急性缺氧导致的一组疾病。由于发病机理不同,临床表现各异,相互之间既相互联系,又相互区别,既可以单独发生,又可以同时存在。
急性高原反应 如何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
银杏提取物 (Extract of Ginkgobiloba)EGB761可有效预防在5400m阶梯登山过程中高原病的发生。
红景天 能降低耗氧速度,增强机体对低氧的耐受力,有轻度强心、降血压和抗疲劳作用,经研究有较强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生理效应。
复方党参 在中药中属补益类药物,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与人体现场应用,证明该药方提高机体缺氧耐力,减轻高原反应症状效果明显,其机理是维持缺氧机体的生理、生化功能,使能量代谢不降低。
异叶青兰 是生长在高原的一种野生植物,其抗低氧的药理作用类似复方党参,主要通过调节能量代谢,降低血中乳酸和丙酮酸的比值,减轻机体的缺氧程度。
狭叶红景天醇提物 能有效地预防高原低氧环境对机体的上述影响,其效果与生脉饮相似。
乙酰唑胺 是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,临床多用于治疗青光眼和脑水肿,能减少房水及脑脊液的产生,在防治急性高原反应方面也有较好效果,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。
复方丹参滴丸合用地塞米松 预防急性高原反应效果显著。从药物安全性上看,乙酰唑胺和地塞米松在预防AHAR 中有诸多的不良反应发生,且用药剂量大,出现副反应的风险高。
氨茶碱联合小剂量强的松 两药的使用剂量均小,费用较红景天便宜,在卫生经济学上具有优势。且服药时间短,出现副反应的风险低,药物安全性高;但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选用该方案。
吗丁啉 对急性高原低氧反应所致的腹痛、腹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。
*以上内容,因涉及药物安全使用风险,在此不做用法用量的描述,具体请遵医嘱。
克服高反 其实可以不吃药
01 交通方式的选择
方法随机抽签选取急进高原的300名男性官兵作为研究对象,根据运输方式不同分为3组,A组:从出发地(200m)乘飞机到达拉萨(3680m),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(4400m);B组:从出发地乘火车沿青藏铁路至拉萨站,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;C组:从出发地乘火车沿青藏铁路至格尔木站(2800m),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。
A、B、C组第1&2天高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.1%&40.2%,33.0%&36.0%,46.0%&45.0%,其中B组发生率最低。
结论:利用铁路运输结合必要的公路运输,人员相对适应环境快,适宜大规模人员向高原输送。
02 常住地海拔的影响
调查两组不同驻地人群进驻同一海拔高原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情况。方法:依据《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》制定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调查表,原驻地1420m和500m两组2249名官兵快速进驻海拔200、3300、4300m驻训地后15天,由医生现场指导填写症状调查表,调查两组人群进驻高原1~15天期间急性高原反应累计发生情况,并进行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及分度。
结论:原住地海拔高度较低的人群,进入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较高;而阶梯式可以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比例。
03 常住地环境气候的影响
年平均相对湿度大、年平均降雨量多、年平均蒸发量少的区域空气湿润,对高原干燥的空气适应性较差, AMS发病率也较高;平均年温差较差大区域的人群对高原温差大的气温变化适应性好,不易感冒, AMS发病率也较低。
长期生活在寒冷地方的人群进入高海拔区域AMS 的发生率低于长期生活在温暖区域的人群。高原区域气候寒冷,温差较大,而寒冷地区人群对寒冷的适应性好于温暖地区的人员。因此,拥有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是预防AMS的重要因素。
04 提前适应性训练
目前,高海拔部队常用方法有预适应训练、阶梯适应、间歇式低氧预适应等多种形式。阶梯习服因其需在不同高度驻留一定时间,不利于部队紧急情况下的部署和机动;低氧预适应是指机体经过一次或多次短暂、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,机体获得的对后续更长时间或更严重缺氧损伤的耐受。
极限强度耐力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不利于对急进高原环境的习服;无氧耐力训练,有助于提高急进高原的适应能力。
05 心理因素影响
据调查发现,发生AMS的官兵人际关系敏感、忧郁、焦虑、恐怖、偏执、其他共7项不良心理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未发生AMS的官兵。
高原低氧、低气压是AMS发病的根本原因,此外,个人身体状况、进入高原速度、时间、心理状况、防病意识、疲劳、呼吸道感染、适应性训练、营养卫生等均有密切关系。
“天生遗传:夏尔巴人主导的EPAS1单倍型可能为缺氧耐受的氧传感性建立一个基本的遗传背景,在高海拔的夏尔巴人中产生一个有效的血红蛋白氧运输系统。”
文章来源: 网络